电流传感器是一种将电流信号(不能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按比例转换为可被安全、方便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的装置。其核心目的是实现隔离测量,即将测试电路与主电流回路隔离开,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同时提高测量精度。

电流传感器主要有以下几种主流技术,它们的工作原理各不相同:
1. 基于霍尔效应 (Hall Effect) 的电流传感器
这是目前最常见和应用最广泛的电流传感技术。
核心原理:霍尔效应
当电流流过导体时,若在垂直于电流的方向施加一个磁场,则会在导体既垂直于电流、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上产生一个电压。这个电压就称为霍尔电压 (VH)。
公式: VH = (KH * I * B) / d
其中,KH 是霍尔系数,I 是激励电流,B 是磁感应强度,d 是导体厚度。
工作方式:
产生磁场:待测电流 (IP) 流经一根导线(或一个线圈),根据安培定律,会在导线周围产生一个强弱与电流成正比的磁场 (B)。
集中磁场:一个磁芯(通常是铁氧体或纳米晶)环绕在待测导线周围,其作用是集中和引导这个磁场。磁芯上有一个细小的气隙。
感应磁场:将一个霍尔元件(半导体薄片)精确地放置在磁芯的气隙中。霍尔元件会感受到被磁芯集中后的磁场强度。
产生电压:给霍尔元件提供一个恒定的激励电流,根据霍尔效应,磁场会使其产生一个与磁场强度(即与原边电流 IP)成正比的霍尔电压。
信号处理:这个微弱的霍尔电压经过芯片内部的运算放大器放大、校准和补偿后,输出一个标准化的信号(如电压或电流)。
主要类型:
开环霍尔传感器: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但精度和响应速度相对一般。
闭环霍尔传感器:在开环基础上增加了二次补偿线圈。输出信号会反馈驱动补偿线圈,使其产生一个与原边磁场完全抵消的磁场。此时的补偿电流大小就精确反映了原边电流的大小。这种技术精度极高、线性度好、响应快,但成本和复杂度也更高。
优点:非接触式测量、可测交直流、带宽较宽、成本适中。
缺点:存在温漂、需要补偿电路、精度易受外部磁场干扰。
2. 电流互感器 (Current Transformer, CT)
这是一种传统且广泛应用于交流电测量的传感器。
核心原理:电磁感应(变压器原理)
工作方式:
它由一个硅钢片或纳米晶材料制成的磁芯和缠绕在上面的次级线圈 (NS) 组成。
待测的交流电 (IP) 作为“初级线圈”(通常只有1匝)穿过磁芯中心。
交变的 IP 产生一个交变的磁场,这个磁场在次级线圈中感应出一个交变的电流 (IS)。
根据变压器原理,电流之比等于匝数之比的倒数:IP / IS = NS / NP。由于初级匝数 NP 通常为1,所以 IS = IP / NS。
通过在次级线圈上连接一个采样电阻 (RL),就可以将感应电流 IS 转换为一个可测量的电压信号。
重要特点:
只能测量交流电。
次级线圈绝对不能开路!否则会感应出危险的高压,损坏设备和危及人身安全。
通常不需要外部供电(无源器件),依靠电磁感应自身获取能量。
优点:成本低、精度高、隔离电压高、结构坚固可靠。
缺点:仅限交流测量、有饱和风险、低频响应差。
3. 分流器 (Shunt Resistor)
这是一种最直接、最简单的电流测量方式,不属于传感器,但功能类似。
核心原理:欧姆定律 (V = I * R)
工作方式:
将一个已知阻值极低(通常为毫欧级)、精度很高、温度系数很低的精密电阻(分流器)串联到待测电流的回路中。
待测电流流过这个电阻时,会在其两端产生一个微小的压降。
用一个高精度的放大器(如差分放大器)来测量这个微小的电压差。
根据欧姆定律,即可计算出电流值: I = V / R。
优点:成本极低、精度高、可测交直流、响应速度极快、无磁饱和问题。
缺点:非隔离(测量电路与主回路共地),会引入额外的功率损耗和热量,不适合测量大电流。
4. 磁通门传感器 (Fluxgate Sensor)
这是一种用于测量微弱电流或需要极高精度场合的技术。
核心原理:磁芯的非线性饱和特性
工作方式(简化):
它使用一个高磁导率的磁芯和两个线圈:驱动线圈和感应线圈。
驱动线圈通以高频交流激励电流,使磁芯周期性地进入深度饱和状态。
待测电流产生的直流磁场会使得磁芯的正负饱和不对称。
这种不对称性会在感应线圈中产生偶次谐波(主要是二次谐波)信号。
检测这个谐波信号的强度,即可精确推算出外部直流磁场的强度,从而得知待测电流的大小。
优点:精度极高、分辨率极高、漂移极小。
缺点:结构复杂、成本高、带宽较窄。
总结对比

选择哪种电流传感技术,取决于您的产品具体应用场景、对精度、成本、隔离、带宽以及测量电流类型(AC/DC) 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