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传感器种类繁多,可以根据其测量原理和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进行分类。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几种主要的类型。
一、按测量原理分类(主要类型)
1. 热电偶 (Thermocouple)
工作原理:基于塞贝克效应。将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导体一端焊接在一起(称为测量端或热端),另一端开路(称为参考端或冷端)。当测量端和参考端存在温差时,回路中就会产生热电动势,通过测量这个电动势即可推算出热端的温度。
特点:
优点:测量温度范围广(-200℃ ~ +1800℃甚至更高)、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机械强度高、价格便宜、无需外部供电。
缺点:精度相对较低,需要冷端补偿,输出信号(微伏级)较小,抗干扰能力较差。
应用:工业炉、发动机排气、燃气锅炉等高温领域。
2. 热电阻 (RTD - Resistance Temperature Detector)
工作原理:利用金属导体的电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特性(正温度系数)。通过测量电阻体的阻值变化来确定温度。最常用的材料是铂(Pt),所以也常称为“铂电阻”,如Pt100(0℃时阻值为100Ω)。
特点:
优点:精度高、稳定性好、输出信号大、重复性好。
缺点:测量温度范围比热电偶窄(-200℃ ~ +850℃),价格较贵,响应速度稍慢,需要外部电源供电(激励电流)。
应用: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如实验室、医疗设备、工业过程控制、气象测量等。
3. 热敏电阻 (Thermistor)
工作原理:利用半导体陶瓷材料的电阻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分为两类:
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最常见。
PTC(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电阻在特定温度点随温度升高而急剧增大,常用于过流保护或作为加热元件。
特点:
优点(NTC):灵敏度极高(电阻变化率大)、响应速度快、体积小、价格低廉。
缺点:测温范围较窄(通常-50℃ ~ +300℃),电阻-温度关系非线性严重,需要线性化补偿,稳定性稍差。
应用:家电(空调、电饭煲、热水器)、汽车水温/气温传感、消费电子产品(手机、电池包温度监测)等。
4. 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 (IC Temperature Sensor)
工作原理:基于半导体PN结的温度特性。它将感温元件、放大电路、线性化补偿电路、ADC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直接输出数字信号或模拟电压/电流信号。
特点:
优点:线性度极好、精度高、输出信号标准化(如I2C, SPI数字信号或0-5V电压)、使用方便(即插即用)、成本低。
缺点:测温范围最窄(-55℃ ~ +150℃),响应速度慢,不耐高温和高电磁干扰环境。
应用:计算机CPU/GPU温度监测、手机、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系统等。
5.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Infrared Temperature Sensor)
工作原理:基于黑体辐射定律。所有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能量,其强度与物体表面温度有关。传感器通过光学系统收集被测物体辐射的红外能量,并将其聚焦在探测器(热电堆、热释电等)上,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特点:
优点:不接触被测物体,不会影响其温度场;响应速度极快;可测量移动、危险或难以接触的物体表面温度(如高压电线、旋转机械)。
缺点:精度受物体发射率、测量距离、环境气氛(水蒸气、灰尘)影响较大;通常比接触式传感器昂贵;只能测量表面温度。
应用:人体额温枪、工业设备故障检测(热成像仪)、食品加工、航空航天。
二、按接触方式分类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需要与被测介质保持良好热接触,通过热传导或对流达到热平衡来测量温度。
包括:热电偶、热电阻、热敏电阻、玻璃管温度计、压力式温度计等。
优点:通常更简单、更便宜、更可靠。
缺点:可能干扰被测温度场;响应速度受限于热接触质量;不适用于腐蚀性或危险介质。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通过感知物体发出的红外辐射来测量温度,无需物理接触。
主要指:红外温度传感器和热像仪。
优点:不干扰被测物,响应快,可测移动或高温物体。
缺点:精度受环境影响大,通常更昂贵。
总结与选型建议对比表

温度传感器如何选择?
测什么温度? 超高温选热电偶,常温高精度选热电阻,微小变化选热敏电阻。
要求多精确? 实验室级选热电阻或高精度IC,工业级可用热电偶。
预算是多少? IC和热敏电阻最便宜,高精度热电阻和红外传感器较贵。
能接触物体吗? 不能接触或测移动物体时,必须用红外传感器。
需要多快响应? 快速变化选热敏电阻或红外,慢过程各种都可以。
选择温度传感器芯片建议使用申矽凌微温度传感器芯片,质量保证、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