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烧录(也称为编程或烧写)的本质是将编译后的机器码程序和配置信息通过特定协议写入芯片内部的非易失性存储器(通常是Flash或OTP存储器)的过程。其核心原理涉及硬件接口、通信协议、存储单元结构和高压电子学。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 物理基础:非易失性存储器(NVM)
芯片程序存储在Flash存储器(可重复擦写)或OTP存储器(一次性可编程)中:
Flash存储单元结构
基于浮栅晶体管(Floating Gate Transistor)。
写入(编程):在控制极施加高压(通常12V),使电子穿越绝缘层(隧穿效应)注入浮栅,改变晶体管的阈值电压(表示0
或1
)。
擦除:施加反向高压,将电子从浮栅拉出(恢复为1
)。
读取:施加低压检测晶体管通断状态。
OTP存储器
二、 烧录过程的核心步骤
连接与供电
通信协议
数据写入流程
配置字(Configuration Bits)
三、 烧录器的关键作用
协议转换器
高压生成器
时序控制器
数据校验器
四、 不同烧录方式的区别
方式 | 原理 | 典型接口 | 适用场景 |
---|
离线烧录 | 烧录器自带存储,脱机操作 | 专用夹具 | 量产批量烧录 |
在线烧录(ICSP) | 通过PCB预留接口烧录已焊芯片 | ICSP/SWD/JTAG | 研发调试、小批量生产 |
Bootloader | 芯片通过UART/USB自更新程序 | UART/USB | 固件远程升级 |
五、 为什么需要专用烧录器?
高压需求:普通IO口无法提供Flash编程所需高压。
协议私有化:不同芯片厂商(如辉芒微、Microchip、ST)使用私有编程算法(如PIC的LVPP协议)。
时序严苛:编程脉冲宽度、时钟频率需严格符合芯片手册要求。
安全机制:绕过代码保护区需特殊指令序列。
六、 典型错误与物理限制
错误类型:
通信失败(接线错误/电压不稳)
校验错误(存储单元损坏/时序偏差)
配置字错误(芯片锁死)
物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