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芯片的封装工艺流程是将制造完成的晶圆切割成单个芯片(Die),并为其提供物理保护、电气连接和散热功能的关键步骤。封装工艺直接影响芯片的可靠性、性能和成本。以下是典型的封装工艺流程及关键技术点:
一、封装工艺流程概览
晶圆准备 → 晶圆切割(Dicing) → 芯片贴装(Die Attach) → 引线键合(Wire Bonding)或倒装焊(Flip Chip) → 塑封(Molding) → 后固化(Post-Cure) → 去毛刺/修整 → 电镀/打标 → 最终测试(Final Test) → 包装出货。
二、详细步骤与技术
1. 晶圆准备
2. 晶圆切割(Dicing)
3. 芯片贴装(Die Attach)
贴装方式:
导电胶粘贴:使用银浆或环氧树脂胶,适用于低成本封装。
焊料粘贴(Solder Die Attach):高温焊接,导热/导电性更好(如功率器件)。
共晶键合(Eutectic Bonding):金-硅共晶合金,用于高可靠性封装。
基板类型:
4. 电气连接
(1) 引线键合(Wire Bonding)
(2) 倒装焊(Flip Chip)
5. 塑封(Molding)
6. 后固化(Post-Cure)
7. 去毛刺与修整(Deflash & Trim)
8. 表面处理与打标
9. 最终测试(Final Test)
10. 包装与出货
三、常见封装类型与工艺流程差异
封装类型 | 工艺特点 |
---|
DIP(双列直插) | 使用引线框架,引线键合后塑封,引脚直插PCB。 |
QFP(方形扁平) | 高引脚数,薄型塑封,适合表面贴装(SMT)。 |
BGA(球栅阵列) | 底部焊球替代引脚,倒装焊工艺,高密度互连(如手机处理器)。 |
QFN(无引线) | 底部裸露焊盘(Exposed Pad),散热性能优,用于功率器件。 |
WLP(晶圆级封装) | 直接在晶圆上完成封装,切割后即成品,体积最小(如CIS传感器)。 |
四、先进封装技术
3D封装
Fan-Out(扇出型封装)
Chiplet(小芯片)
系统级封装(SiP)
五、关键挑战与趋势
挑战:
散热问题(高功率芯片需集成散热片或液冷)。
信号完整性(高频信号下的串扰和损耗)。
成本控制(先进封装工艺设备投资高)。
趋势:
IC封装工艺是连接芯片设计与终端应用的桥梁,需在性能、可靠性、成本之间平衡。传统封装(如DIP、QFP)适用于低成本场景,而先进封装(如BGA、3D IC)支撑高性能计算和微型化需求。理解封装流程有助于优化芯片设计(如焊盘布局、散热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封装方案。